欢迎来到 看牙宝!

客服电话 400-0030-911

位置:看牙宝 > 新闻资讯 >  牙齿松动了是拔掉好还是留着好?我妈松动后选了留着,现在稳多了!分享医生给的判断标准 + 选择建议~

牙齿松动了是拔掉好还是留着好?我妈松动后选了留着,现在稳多了!分享医生给的判断标准 + 选择建议~

来源:看牙宝

2025-08-07 11:37:33|已浏览:210次

“妈,您这颗牙松动得严峻,要不要直接拔了?”去年冬天,张阿姨的女儿看着母亲嚼饭时皱眉的模样,忍不住劝她去拔牙。可张阿姨坚持先找牙周科医生看看,结果医生根据松动程度和牙周状况,建议先做牙周治疗和固定。如今半年过去,那颗“摇摇欲坠”的牙不仅没掉,反而比之前稳固了许多。

牙齿松动后,拔还是留?这是许多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困惑。本文结合口腔科医生的临床经验,从松动程度、病因、治疗价值三个维度,梳理出判断标准,并给出具体选择建议。

牙齿松动怎么办

一、判断标准:先看松动程度,再看“病因清单”

松动程度分级:Ⅰ度、Ⅱ度可尝试保留,Ⅲ度需谨慎评估

牙齿的松动幅度是判断保留价值的核心指标。根据临床标准,牙齿松动分为正规:

Ⅰ度松动:仅颊舌向(嘴唇到脸颊方向)轻微晃动,幅度<1mm;

Ⅱ度松动:颊舌向+近远中向(牙齿前后方向)松动,幅度1-2mm;

Ⅲ度松动:三个方向(颊舌向、近远中向、垂直向)均松动,幅度>2mm。

医生建议:Ⅰ度、Ⅱ度松动通常可通过治疗保留,尤其是牙周病早期患者;Ⅲ度松动需结合牙根状况、牙槽骨吸收程度综合判断,若牙根无断裂、牙槽骨吸收未超过根长1/2,仍有保留可能。

病因筛查:外伤、牙周病、咬合创伤是三大主因

牙齿松动不是“突然发生”,而是长期问题的结果。常见病因包括:

牙周病:牙菌斑堆积引发牙龈炎症,逐渐破坏牙槽骨,导致牙齿失去支撑;

外伤:跌倒、撞击或咬硬物导致牙周膜损伤;

咬合创伤:牙齿排列不齐或夜磨牙,使个别牙长期承受过大咬合力;

全身疾病:糖尿病、骨质疏松症等可能加速牙周组织退化。

医生提醒:若松动由牙周病引起,需先通过龈上洁治、龈下刮治控制炎症;外伤导致的松动需评估牙根是否断裂;咬合创伤需调整咬合关系或制作咬合板。

牙齿松动卡通图

二、选择建议:保留≠放任,拔除≠终点

优先保留:治疗+固定,给牙齿“二次机会”

对于Ⅰ度、Ⅱ度松动或病因可逆的牙齿,医生通常会建议保留。常见治疗方案包括:

牙周治疗:通过洁治、刮治清除牙结石,配合甲硝唑等抗生素控制感染;

牙齿固定:用树脂夹板或纤维带将松动牙与邻牙绑定,分散咬合力;

咬合调整:磨改过高牙尖或调整假牙,减少创伤性咬合。

病例参考:52岁的李先生因牙周炎导致两颗前牙Ⅱ度松动,经3个月牙周治疗+固定后,松动度降至Ⅰ度,目前可正常咀嚼。

考虑拔除:松动严峻+无治疗价值时,及时止损

若牙齿符合以下情况,拔除可能是更合理的选择:

Ⅲ度松动且牙槽骨吸收>根长2/3;

牙根折断或严峻龋坏无法修复;

反复感染引发根尖周炎,保守治疗无效;

影响邻牙健康或导致全身感染风险。

医生强调:拔牙后需及时修复(如种植牙、活动义齿),避免邻牙移位、对颌牙伸长等问题。

牙齿松动解决办法

三、日常护理:保留的牙齿如何“稳住”?

无论选择保留还是拔除,日常护理都是关键:

清洁到位:每天用巴氏刷牙法刷牙2次,配合牙线清洁牙缝;

避免刺激:不吃坚果、螃蟹等硬物,不用牙开瓶盖;

定期复查:每6-12个月洗牙,检查牙周状况;

控制全身病: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糖,骨质疏松患者补充钙剂。

四、误区澄清:这些观念可能害了你的牙!

误区1:“松动牙早晚要掉,不如早点拔”

真相:许多松动牙通过治疗可重回稳定,盲目拔除可能导致牙槽骨吸收加速。

误区2:“固定后就能随便吃”

真相:固定初期需避免咬硬物,给牙周组织修复时间。

误区3:“老人牙松动是正常现象”

真相:年龄不是决定因素,牙周病、全身疾病才是主因,及时治疗可延缓松动。

种植牙牙冠松动模型图

结语:保留或拔除,科学决策是关键

牙齿松动后,拔与留没有肯定答案,但有明确标准:以松动程度为基础,以病因治疗为核心,以功能改善为目标。像张阿姨一样,先找专科医生评估,再制定方案,才能避免“一刀切”的遗憾。毕竟,每一颗天然牙都是不可替代的“器官”,能保留时,请给它一次“重生”的机会。

  • 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