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9-14 08:04:01|已浏览:104次
“种牙十年,是‘真香’还是‘踩雷’?”当你在搜索框敲下这行字时,是否正对着镜子数着缺牙的空隙,摸着松动的假牙叹气?今天,我们找来三位跨越30岁、55岁、68岁的“十年老用户”,用他们的牙缝、牙龈和账单,撕开种植牙的“滤镜”。
“十年前种牙时,同事说我‘花2万块买颗假牙是脑子进水’。”小林摸着下颌那颗全瓷冠,笑得像当年咬碎头一颗核桃时一样畅快。2015年,22岁的他因长期用牙开啤酒瓶,右下6号牙崩裂到牙根,跑遍三家医院都被告知“只能拔牙种牙”。
“那时候较焦虑的不是疼,是钱。”小林翻出当年的缴费单:瑞典Nobel种植体+个性化基台+全瓷冠,总价2.3万,几乎掏空了他刚工作半年的积蓄。但十年后,这颗牙成了他较值的“投资”——每天嚼牛肉干、啃甘蔗,甚至用这侧牙咬开快递包装,都稳如老狗。
“秘诀就俩字:听话。”小林说,术后医生让他用冲牙器、每年洗牙、戒掉用牙咬硬物的习惯,他一条没落。去年复查时,CT显示牙槽骨和种植体结合紧密,连牙龈萎缩都没出现。“现在同事问我种牙值不值,我就让他们看我的咬肌——十年没萎缩,说明这牙比真牙还‘抗造’!”
“十年前我要知道种牙这么香,何必戴十年假牙遭罪?”陈姐摘下活动假牙,露出牙龈上因长期摩擦泛红的痕迹。2013年,她因牙周病拔掉上颌4颗牙,戴了三年活动假牙,结果“说话漏风、吃饭塞牙、牙龈肿得像馒头”。
“较尴尬的是有次上课,假牙突然掉出来,学生憋笑憋得脸通红。”2016年,陈姐咬牙做了上颌半口种植,选了国产中高端种植体+金属烤瓷冠,总价4.8万。“当时医生说我牙槽骨萎缩严峻,得先做骨增量手术,我差点被吓退。”但术后三个月,当她头一次用种植牙咬下苹果时,眼泪直接掉进了果盘:“原来吃饭可以这么踏实!”
十年过去,陈姐的种植牙依然“坚挺”,仅有的变化是牙冠边缘有点磨损。“医生说是正常现象,换个新牙冠就行,2000块搞定。”她晃着手里的缴费单笑道,“现在我每天用巴氏刷牙法,饭后必用牙线,这口牙比我闺女的真牙还金贵!”
“十年前我要听老伴的,现在可能连豆腐都咬不动。”老周摸着下颌那颗略显陈旧的种植体,语气里带着后怕。2015年,他因糖尿病导致右下7号牙松动脱落,医生建议种牙,但他死活不同意:“假牙才几百块,种牙要两万?够我买十年胰岛素了!”
结果戴了三年活动假牙,老周的牙槽骨吸收得出色,邻牙也开始松动。“2018年再去复查,医生说我再拖下去,整个下颌牙都得掉。”这次,老周咬着牙选了国产基础款种植体+树脂冠,总价1.2万。“医生说我血糖控制得不错,骨条件也还行,但为了保险,还是给我用了生物活性涂层的种植体,说能加快骨结合。”
十年后的今天,老周的种植牙依然“在线”,虽然树脂冠三年前换了新的,但他很满足:“现在我能啃排骨、吃螃蟹,去年还跟着老伙计们去新疆旅游,啃了半个月的馕都没问题!”他掏出手机翻出照片:“看,这牙比我这老头子还‘抗老’!”
三位“十年老用户”的故事里,藏着种植牙的三大真相:
耐用性:临床数据显示,规范操作的种植牙十年存活率超90%,但前提是选对种植体、做好术后维护。像小林用的瑞典Nobel种植体,适合骨条件好、追求“长期使用”的人群;陈姐选的国产中高端种植体,性价比高,适合预算有限但想长期使用的;老周的国产基础款,则适合骨条件一般、有系统性疾病(如糖尿病)的老年人。
舒适性:种植牙的舒适度接近真牙,但初期可能有1-3个月的适应期。小林术后轻微肿胀,陈姐骨增量手术后疼了三天,老周则因糖尿病愈合慢,但这些都在可承受范围内。“关键是要听医生的话,别作!”陈姐总结道。
性价比:种植牙的价格从6000元到5万元不等,但“贵”不一定“好”。老周的国产基础款用了十年,小林的进口旗舰款也用了十年,关键在于是否适合自己。“就像买鞋,42码的脚非要穿38码的鞋,再贵也不舒服。”小林打趣道。
留言区等你分享:你或身边人的种牙故事,或者你比较关心的种牙问题——我们请专科医生来解答!毕竟,种牙不是“一锤子买卖”,而是和牙齿“谈一场十年的恋爱”,选对了,才能白头偕老呀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