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9-15 13:40:39|已浏览:218次
怎么看自己是不是牙周炎?今天这篇,教你用5个生活化观察点,把牙周炎“揪”出来!
“早上刷牙刷出‘草莓酱’,咬口馒头带血丝——这场景是不是像极了你?” 牙周炎早期比较典型的症状就是自发性出血:不是刷牙太用力,也不是牙刷太硬,而是牙龈被牙菌斑里的细菌“欺负”到发炎了!健康的牙龈是粉红色、紧贴牙齿的,而牙周炎患者的牙龈会变成暗红色或鲜红色,质地松软,轻轻一碰就出血。
举个例子:广州天河的陈阿姨,50岁,平时爱喝凉茶“降火”,结果牙龈出血拖了半年,去年体检发现牙槽骨吸收了3毫米!医生直接说:“再晚来,这牙就得拔了!” 所以啊,刷牙出血超过1周,别犹豫,赶紧去口腔科!
“以前笑起来是‘牙龈粉’,现在笑起来是‘牙根黄’——牙缝还越来越大,吃肉总塞牙!” 牙周炎发展到中期,牙龈会像“退潮”一样萎缩,暴露出牙根。这时候,牙齿会变得敏感,喝口冰可乐都酸得直咧嘴,吃个热饭也疼得皱眉。更扎心的是,牙缝变大后,食物残渣更容易卡在牙缝里,细菌疯狂繁殖,形成恶性循环!
深圳的程序员小李,28岁,平时爱喝碳酸饮料,牙龈退缩后没当回事,结果去年两颗后牙因为敏感到无法咀嚼,只能拔掉种牙,花了2万多!他后悔地说:“早知道牙龈退缩是牙周炎,打死我也不拖!”
“啃个鸡腿不敢用力,咬口苹果心发慌——牙齿松得像‘豆腐渣’,这是牙周炎晚期信号!” 牙周炎更可怕的后果就是牙槽骨吸收。牙槽骨是牙齿的“地基”,地基塌了,房子(牙齿)自然就晃了。轻度的牙齿松动可能只是Ⅰ度(前后左右能晃动1毫米以内),但到了Ⅲ度松动(牙齿能上下左右晃动超过2毫米),基本就只能拔掉了!
东莞的张叔,55岁,牙齿松动3年没管,去年吃饭时一颗后牙直接“离家出走”,现在只能戴活动假牙,吃饭总掉,说话还漏风,他苦笑着说:“早知道牙周炎会掉牙,我早就去治了!”
“早上起来嘴里有股‘腐臭味’,戴口罩自己都能熏到——这口臭,刷牙漱口都救不了!” 牙周炎患者的牙周袋里藏着数以亿计的厌氧菌,它们会分解蛋白质,产生挥发性硫化物(VSCs),这种物质就是口臭的“罪魁祸首”!更坑的是,这种口臭是持续性的,哪怕刚刷完牙,过半小时又会冒出来,连亲人都嫌弃!
佛山的刘女士,32岁,因为口臭被同事调侃“是不是没刷牙”,她偷偷买了各种漱口水、口香糖,结果口臭越来越重。去年去口腔科检查,发现牙周袋深度超过5毫米,医生用探针一探,还溢出脓液!她尴尬地说:“原来口臭不是‘上火’,是牙周炎在作怪!”
“以前吃肉不塞牙,现在吃菜都卡牙——牙缝大得能塞进一根牙签!” 牙周炎会导致牙龈退缩和牙槽骨吸收,原本被牙龈和骨头占据的空间暴露出来,牙缝自然就变大了。更糟的是,牙缝变大后,食物残渣更容易嵌塞,细菌疯狂繁殖,形成恶性循环,牙缝会越来越大,牙齿也会越来越松!
中山的吴阿姨,48岁,牙缝变大后没当回事,结果去年两颗门牙因为牙缝太大,说话都漏风,她无奈地说:“现在都不敢大笑,怕别人看到我的‘大牙缝’!”
牙周炎是慢性病,早期可能只是牙龈出血、口臭,但拖到中晚期,牙齿松动、脱落,治疗费用会飙升!基础治疗(洗牙+龈下刮治)大概1000-3000元,但到了晚期需要植骨、种牙,费用可能上万!更关键的是,牙周炎和全身健康密切相关——它可能加重糖尿病、影响心血管健康,甚至和阿尔茨海默病有关!
然后敲黑板:如果你有刷牙出血、牙龈退缩、牙齿松动、口臭、牙缝变大这5个症状中的1个以上,别犹豫,赶紧去口腔科!医生会用探针测牙周袋深度、拍X光片看牙槽骨吸收情况,精细判断是不是牙周炎。
互动时间:你或身边的人有过牙周炎的“惨痛经历”吗?是拖了多久才去治的?评论区聊聊,让更多人避开“牙周炎陷阱”!